作者:佚名 来源于:学习力教育中心
1937年和1940年, 副霍乱在福建流行,波及山区和沿海32个县,发病6154例,死亡985例。新中国成立后, 福建未发现霍乱。1962年8月,霍乱在霞浦、宁德、福鼎、厦门等地发生,蔓延25个县(市)。1965—1977年福建省未发现疫情,无病例报告。1978年7月以来,副霍乱再次传入福鼎,随后向南蔓延,疫情断断续续,累计发病22871例、死亡586例,其中1980年发病6920例,流行趋势严重。副霍乱发生,主要以沿海地区为主,以夏秋季节为主,以个别区域个别人群散发为主,轻型病人较多,宁德、莆田、长乐、福鼎等地曾有过暴发流行。1994年福鼎市发生副霍乱流行,各级党委、政府十分重视,各级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扑灭 ......
上一篇: (一)鼠疫防治
下一篇: (三)天花防治
标签:
【相关文章】
1.全国体育先进县
2.传统打梭
1.龙舟竞渡
2.新中国成立后
1.新中国成立前
3.健康教育
2.农村改水改厕
1.群众性除害灭病卫生运动
6.麻风病防治
5.地方性氟中毒防治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
固氮蓝藻
光谱分析法
钙镁磷肥
抽样分布
草木灰
薄层色谱法
比色分析法
包膜肥料
铵态氮肥
氨化作用
爱普斯坦,E.
氨挥发
氨基酸的测定
氨基酸分析仪
氨水
铵的粘土矿物固定作用
板栗施肥
内陆河流域治理开发与展望
余甘子
(三)水资源
地肤子
复合式钻机
(四)永城辣椒
层积催芽
雌激素
二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卫生工作
第三节 农产品价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