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佚名 来源于:学习力教育中心
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新的经济政策指引下,全省农村改革率先起步。但是,从1979年农民自发搞包产定产到组,到1980年普遍推行包产到户、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,经历了从“顶牛”、“纠偏”,到“承认现状”、积极倡导的曲折过程;农村的改革始终伴随着两种不同认识的激烈争论。
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,贵州就有一些社队自发实行“定产到组”的生产责任制。对这种作法,当时众说纷纭,有的人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。1978年11月11日,《贵州日报》以第一版整版的篇幅,刊登了关岭县顶云公社《“定产到组,超产奖励”行之有效》和《“定产到组”姓“社”不姓“资 ......
上一篇: (二)“左”的思想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教育
下一篇: (一)乡规民约
标签:
【相关文章】
1.全国体育先进县
2.传统打梭
1.龙舟竞渡
2.新中国成立后
1.新中国成立前
3.健康教育
2.农村改水改厕
1.群众性除害灭病卫生运动
6.麻风病防治
5.地方性氟中毒防治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
固氮蓝藻
光谱分析法
钙镁磷肥
抽样分布
草木灰
薄层色谱法
比色分析法
包膜肥料
铵态氮肥
氨化作用
爱普斯坦,E.
氨挥发
氨基酸的测定
氨基酸分析仪
氨水
铵的粘土矿物固定作用
板栗施肥
牡丹栽培史
(一) 农村科普组织形式
(三)行业结构
假植贮藏
飞逃
(四) 农业、工业生产物质技术装备
(二)黄壤
9.白榆
大鼠冠状病毒感染
(一)土地资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