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佚名 来源于:学习力教育中心
50年代末到60年代,杭嘉湖、金兰汤及宁 (波)余 (姚)慈 (溪)平原一带农民开始利用排灌机埠的动力装置,带动机械来进行农副产品的加工。到70年代,凡通电的农村都用电力来代替人力、畜力进行碾米、磨粉、脱粒、轧花、饲料切片或粉碎等。
1971年,全省农副产品加工用电量达2.27亿千瓦时,占农业用电量的37. 05%。从1972年始,农副产品加工用电量开始增加,到1975年,达到2. 75亿千瓦时,占农业用电量的29.73%。1980年达到4.96亿千瓦时,占农村用电量的27. 53%,为1971年的2. 19倍。进入80年代,农副产品加工的门类更加广泛,1985年,农副产品加工用电达5.04亿千瓦时,占农村用电量的12.76%。以后,许多农村加 ......
上一篇: (一) 排灌用电
下一篇: (三) 乡村工业用电
标签:
【相关文章】
1.全国体育先进县
2.传统打梭
1.龙舟竞渡
2.新中国成立后
1.新中国成立前
3.健康教育
2.农村改水改厕
1.群众性除害灭病卫生运动
6.麻风病防治
5.地方性氟中毒防治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
固氮蓝藻
光谱分析法
钙镁磷肥
抽样分布
草木灰
薄层色谱法
比色分析法
包膜肥料
铵态氮肥
氨化作用
爱普斯坦,E.
氨挥发
氨基酸的测定
氨基酸分析仪
氨水
铵的粘土矿物固定作用
板栗施肥
七叶树属
陆羽
墒
抗蚜威
玉屏风散
(一)稳定和保障了城乡人民生活
屠宰污水处理
发情
(一) 新中国成立前的畜牧业
(一)农技推广中心(站)建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