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佚名 来源于:学习力教育中心
1. “大跃进”和调整阶段(1958—1965年)。1958年开展“大跃进”和“人民公社化”运动,畜牧生产从私养为主转为公养为主,社员养猪无偿收归集体,大办公社、大队、生产队的千猪场、万鸡山。为实现一人一猪的高指标要求,采取“见母必留”、“人工发情”、“割尾巴”快速催肥等违背科学的做法,饲料短缺、管理不善,加上自然灾害,粮食减产,大批生猪死亡;耕牛归社、管理不善,使役过量,耕牛大减,畜牧生产连续3年下降。1961年,全省猪、牛、羊、家禽存栏数比1957年分别下降70.8%、19.5%、23.9%和25.6%; 肉类总产量2.28万吨,下降85.4%;畜牧业产值0.53亿元,下降近50.6%。1963年贯彻《农村人民公社工 ......
上一篇: (一)恢复发展阶段
下一篇: (三)全面发展阶段
标签:
【相关文章】
1.全国体育先进县
2.传统打梭
1.龙舟竞渡
2.新中国成立后
1.新中国成立前
3.健康教育
2.农村改水改厕
1.群众性除害灭病卫生运动
6.麻风病防治
5.地方性氟中毒防治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
固氮蓝藻
光谱分析法
钙镁磷肥
抽样分布
草木灰
薄层色谱法
比色分析法
包膜肥料
铵态氮肥
氨化作用
爱普斯坦,E.
氨挥发
氨基酸的测定
氨基酸分析仪
氨水
铵的粘土矿物固定作用
板栗施肥
木材干燥质量检验
活性炭
徐冠仁
种子休眠
褐边螟
农村科学技木规划
(二)规范企业集团的运作和管理
畜舍光照
1.甘肃省农业科学院
密花香薷